安徽农垦集团



灾害考验农场 农场战胜灾害——大圹圩农场半年以来工作总体回顾

灾害考验农场 农场战胜灾害——大圹圩农场半年以来工作总体回顾

发布日期:2003-09-01 浏览次数:1916


今年以来,在省农垦集团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场 党委一班人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场干部职工,认真贯彻省 农垦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任务,经 受各种灾害的考验,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克服重 重困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上半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上半年,全场实现国民生产总值793.89万元,比上年同 期增加72.89万元,增长10.1%%。其中:一产266.59万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9万元,增长0.6%%;二产51.3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万元,增长6.87%%;三产476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万元,增长16.7%%。实现各业 总收入1374.8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41万元,下降 3.7%%。实现小麦总产433.48万公斤,完成年初计划的 92.23%%,比上年实现数减产42.3万公斤。其中入库小 麦良种330万公斤。实现国有利润总额20.16万元,比 上年同期增盈8.06万元。

二、面对灾害考验,农场沉着迎战
今年以来各种灾害频频发生,给农场经济工作带来很大 影响,一是春季长期低温连阴雨,小麦田间渍灾严重, 再加上后期赤霉病爆发,使小麦减产11%%。为了克服自 然灾害带来的影响,上半年,我们高度重视小麦田间管 理工作,多次组织农业生产大检查,针对田间苗情长势 以及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补救。在午收夏种 工作中,场“三夏”指挥部和分场广大职工奋战在一 起,抢晴天、战雨天,仅用十八天,就圆满完成了 15500亩小麦的收割和15300亩水稻的栽插任务。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在耕作方式改变和天气极不稳定的情况 下,农场狠抓良种生产,从田间去杂,场头检测到收购 严把质量关,使近80%%的商品小麦转化为商品种子,全 场预计可实现增值90万元。另一方面,认真做好2000亩 水稻机插秧试点工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及召开现场观 摩会,调动职工对机插秧试验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从试 验实施情况来看,机插成本每亩在23-40元不等,比人 工栽插75元/亩大幅度降低且栽插质量有所提高,从而 较好地解决了农场插秧劳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低的矛 盾。二是“非典”疫情的影响。从4月下旬开始,农场 按照上级部署,全面打响抗击“非典”战役。在具体工 作中,农场一方面发出慰问信、倡议书400多份,号召 在外务工、经商、求学人员不要返场;另一方面坚持从 外出返场人员的摸底、登记工作着手,坚持每天上门检 查体温,实施卫生消毒,先后对73名外出返场人员进行 隔离观察,努力切断传染源。对学校等人员集中的地方 严格控制非师生出入并进行定期消毒。虽然农场尚未发 现“非典”疫情,但在防治“非典”过程中,由于社会 的紧张、恐惧心理,给农场的在建工程、产品销售及田 间管理等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花费了农场 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全场上下近三 个月的群防群治工作,我们终于夺取了抗击“非典”工 作的阶段性胜利。三是洪涝灾害的侵袭。自6月29日以 来,我场普降暴雨,至7月6日累计降水近400毫米,致 使农场大部分农田受淹,涝灾严重。7月8日,农场内涝 尚未排除,外河水位又持续攀升,汛情急转直下,面对 严峻形势,场防指立即启动防汛预案,要求全场工作重 心由排涝转入抗洪并分段把守,同时积极协调周边村民 参与防汛抗洪。从7月9日起9米保证水位至28日回落到 保证水位内共二十天。7月13日,老白塔河水位更是高 达9.48米,高出1991年水位,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 泡,堤面溢水,堤身管涌、渗水、塌方、涵闸漏水等现 象频频发生,险情不断。面对灾害,场领导沉着应战, 靠前指挥,团结带领全场职工,全力以赴,严防死守, 力保老白塔河10.00水位不破堤。从7月8日至8月10 日,农业分场和场直机关组织的巡堤队每天24小时战斗 在大堤上,他们顶烈日,冒酷暑,踏泥泞,认真排查险 情。各单位组织的抢险突击队和圩内村队群众一起,承 担起突击抢险及加固堤身险段的任务。先后出动劳力 8300人次,转移粮食2900吨,加固险段57处,封堵险 涵11座。共用去木桩1300余根,麻袋化纤袋7万余条, 砂石50多立方米。我场的汛情深深牵动着集团公司领导 的心,防汛期间,丁俊先书记、刘超副总经理、李卓民 副总经理先后亲临我场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工作,同时还 委派由纪检室主任许起波、安徽农垦集团工程师汪兆才两同志 组成的防汛工作组坐镇我场指导防汛工作。集团公司领 导的关心和重视,给我场广大干群以莫大的精神动力和 鼓舞,为我们夺取防汛抗洪最后胜利增添了信心和勇 气。8月10日,老白塔河水位全线降至8.00米以下,标 志着我场防汛抗洪取得了全面胜利。历史罕见的洪涝灾 害,致使我场在地作物受灾严重,有1.5万亩水稻先由 受涝,近3000亩(包括大豆)田块面临减产或绝收。农 场累计投入防汛资金近30万元,排涝用电60多万度。防 汛工作刚刚结束,我场立即召开会议,一方面布置抗洪 抢险先进评比表彰工作,一方面认真分析上半年农场生 产经营形势,号召全场干部职工要面对现实,振奋精 神,树立与困难作斗争的必胜信念,要以抗洪精神抓好 农场下一步经济工作,不等不靠,抗灾自救。目前我场 绝大部分在地作物长势良好,其它各项工作也正在抓紧 安排,如今年后期天气正常,农业仍可获得较好收成, 统一经营单位的效益也会有所改善,完成全年经济目标 尚有较大可能。

回顾半年以来的工作,我们之所以能经受住各种灾害的 考验,是因为我们有集团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农场干 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还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工 作:一是抓改革,促发展。今年以来,我们在以往机 构、农业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三费自理”和“两 田制”,改原来的土地承包经营为租赁经营,从事土地 租赁职工的社保费用从土地租金中剥离出来,全额由个 人上交,农场只给每个职工4亩“身份田”作为适当补 偿。这一改革措施的推行,一方面促进了土地资源按市 场化规律配置,促进了地权扭转。上半年,我们将地力 较差、上水困难的2000亩土地推向市场,租赁给天长市 天康集团发展林业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另一方 面,职工的社保费用全额由职工个人交纳,减轻了农场 的负担,减少农场费用支出近40万元,上半年农场本级 盈利51.9万元,在大灾之年较上年同期增盈28.9万 元,说明农场的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全面 推行预算管理,促进增收节支。农场的收入是刚性的, 而支出往往富有弹性,为管好用好企业有限的资金,充 分发挥资金效益。我们在以往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作进一 步深化,一方面把农业职工的社保费和统筹排涝费等从 原土地定交中分离,使预算收入更实在;另一方面对全 场经营服务单位的社保费、福利费等实行分单位核算, 收支两条线,这样有利于加强农场资金管理,真实反应 各单位各部门对农场的贡献。再者,对行管人员的工资 及办公经费等实行按标准按人数分解到各单位、各部 门,包干使用,严禁超支,节余奖励或结转下年度使 用。通过以上三项措施,增强了农场预算收支的可控 性,农场收支状况正常,运行情况良好。三是进一步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场的抗灾能力。上半年我们 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90万元,对东风 站进行了改造,整个工程5月25日如期竣工,交付使 用。东风电站的改造,增加外排流量约3m3/s,使农场 在连续降雨达600毫米的情况下,受灾面积明显减少, 程度明显减轻。据初步测算,仅此一项可减少损失100 万元。从而实现了东风电站当年投入当年收益。四是认 真协调处理场地关系,为农场发展争取一个良好的外部 环境。五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始终坚持为职工 办实事,办好事,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场 各级组织十分注重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对职工关心的 热点难点问题,尽量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上半年,我们 针对职工普遍关心的“行路难”问题,与地方政府多次 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意见,由农场出资190万元,道 路清障、施工、今后养护全部交由地方公路局负责。目 前天长至我场五米宽的水泥路面正抓紧施工,计划在今 年底贯通,这将大大改善农场的交通条件。我们针对农 场不少职工家属及子女“老无所养”问题,主动与天长 社保、地税部门联系,请他们到场里来为这些非职工办 理“自由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手续,解决了这部分人的 后顾之忧。再者我场多年一直坚持粮食统一销售,目的 是促进种子产业化和资金回收。在定价上坚持向职工倾 斜,如今年由于汛期,部分分场有部分自售粮,价格只 有0.52~0.525元/斤,而农场收购销售的粮食均价在 0.55~0.57元/斤,最高达0.58元/斤,从而使全场职工 在午季小麦产量下降11%%的情况下,收入只下降2.1%%, 事实说明粮食统一销售保护了职工利益,给职工带来了 实惠。所有这些,融洽了干群关系,使职工真正感到企 业是他们的坚强依靠,农场的兴衰与每个职工息息相 关。俗话说,关键时刻见精神,困难时刻见真情,这次 抗击“非典”和抗洪斗争, 再次证明,我场有一支特 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具有较强组织性和纪律性的职 工队伍。正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我们在经受各种考验 时,才会无往而不胜。

(大圹圩农场党群办 供稿)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 安徽农垦集团